2020年11月25日星期三

七十二候

 

跳到导航跳到搜索

七十二候为中国最早结合天文、气象、物候知识指导农事活动之历法。以五日为候,三候为气,六气为时,四时为岁,一岁二十四节气共七十二候。七十二候起源于黄河流域,吕不韦载于《吕氏春秋》,完整记载见于公元前2世纪《逸周书·时训解》。

七十二候一览[编辑]

吴澄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从太初历,行夏之时,以建寅为正月。

腊月

小寒:初候,雁北乡;一岁之气,雁凡四候。如十二月雁北乡者,乃大雁,雁之父母也。正月候雁北者,乃小雁,雁之子也。盖先行者其大,随后者其小也。此说出晋干宝,宋人述之以为的论。二候,鹊始巢;鹊知气至,故为来岁之巢。三候,雉雊;雊,句姤二音,雉鸣也。雉火畜,感于阳而后有声。

大寒:初候,鸡乳;鸡,水畜也,得阳气而卵育,故云乳。二候,征鸟厉疾;征鸟,鹰隼之属,杀气盛极,故猛厉迅疾而善于击也。三候,水泽腹坚。阳气未达,东风未至,故水泽正结而坚。

正月

立春:初候,东风解冻;阳和至而坚凝散也。二候,蛰虫始振;振,动也。三候,鱼陟负冰。 陟,言积,升也,高也。阳气已动,鱼渐上游而近于冰也。

雨水:初候,獭祭鱼。此时鱼肥而出,故獭而先祭而后食。二候,候雁北;自南而北也。三候,草木萌动。是为可耕之候。

二月

惊蛰:初候,桃始华;阳和发生,自此渐盛。二候,仓庚鸣;黄鹂也。三候,鹰化为鸠。鹰,鸷鸟也。此时鹰化为鸠,至秋则鸠复化为鹰。

春分:初候,玄鸟至;燕来也。二候,雷乃发声。雷者阳之声,阳在阴内不得出,故奋激而为雷。三候,始电。电者阳之光,阳气微则光不见,阳盛欲达而抑于阴。其光乃发,故云始电。

三月

清明:初候,桐始华。二候,田鼠化为鴽,牡丹华;鴑音如,鹌鹑属,鼠阴类。阳气盛则鼠化为鴽,阴气盛则鴽复化为鼠。三候,虹始见。虹,音洪,阴阳交会之气,纯阴纯阳则无,若云薄漏日,日穿雨影,则虹见。

谷雨:初候,萍始生。二候,鸣鸠拂其羽,飞而两翼相排,农急时也。 三候,戴胜降于桑,织网之鸟,一名戴鵀,阵于桑以示蚕妇也,故曰女功兴而戴鵀鸣。

四月

立夏:初候,蝼蝈鸣;蝼蛄也,诸言蚓者非。二候,蚯蚓出;蚯蚓阴物,感阳气而出。三候,王瓜生;王瓜色赤,阳之盛也。

小满:初候,苦菜秀;火炎上而味苦,故苦菜秀。二候,靡草死;葶苈之属。三候,麦秋至。秋者,百谷成熟之期。此时麦熟,故曰麦秋。

五月

芒种:初候,螳螂生;俗名刀螂,说文名拒斧。二候,鹃始鸣;鹃,屠畜切,伯劳也。三候,反舌无声。百舌,鸟也。

夏至:初候,鹿角解;阳兽也,得阴气而解。二候,蜩始鸣,蜩,音蜩,蝉也。三候,半夏生。药名也,阳极阴生。

六月

小暑:初候,温风至。二候,蟋蜂居壁;亦名促织,此时羽翼未成,故居壁。三候,鹰始挚。挚,言至,鹰感阴气,乃生杀心,学习击搏之事。

大暑:初候,腐草为萤;离明之极,故幽类化为明类。二候,土润溽暑;溽,音辱,湿也。三候,大雨行时。

七月

立秋:初候,凉风至。二候,白露降。三候,寒蝉鸣。蝉小而青赤色者。

处暑:初候,鹰乃祭鸟;鹰,杀鸟。不敢先尝,示报本也。二候,天地始肃;清肃也,寨也。三候,禾乃登。稷为五谷之长,首熟此时。

八月

白露:初候,鸿雁来;自北而南也。 一曰:大曰鸿,小曰雁。二候,玄鸟归;燕去也。三候,群鸟养羞。羞,粮食也。养羞以备冬月。

秋分:初候,雷始收声;雷于二月阳中发生,八月阴中收声。 二候,蛰虫坯户;坯,昔培。坯户,培益其穴中之户窍而将蛰也。 三候,水始涸。国语曰:辰角见而雨毕,天根见而水涸,雨毕而除道,水涸而成梁。辰角者,角宿也。天根者,氐房之间也。见者,旦见于东方也。辰角见九月本,天根见九月末,本末相去二十一余。

九月

寒露:初候,鸿雁来宾。宾,客也。先至者为主,后至者为宾,盖将尽之谓。二候,雀入大水为蛤;飞者化潜,阳变阴也。三候,菊有黄花。诸花皆不言,而此独言之,以其华于阴而独盛于秋也。

霜降:初候,豺乃祭兽;孟秋鹰祭鸟,飞者形小而杀气方萌,季秋豺祭兽,走者形大而杀气乃盛也。二候,草木黄落;阳气去也。三候,蛰虫咸俯。俯,蛰伏也。

十月

立冬:初候,水始冻。二候,地始冻。三候,雉入大水为蜃。蜃,蚌属。

小雪:初候,虹藏不见,季春阳胜阴,故虹见;孟冬阴胜阳,故藏而不见。二候,天气上升,地气下降。三候,闭塞而成冬。阳气下藏地中,阴气闭固而成冬。

冬月

大雪:初候,鹖鴠不鸣。鹖鴠,音曷旦,夜鸣求旦之鸟,亦名寒号虫,乃阴类而求阳者,兹得一阳之生,故不鸣矣。二候,虎始交;虎本阴类。感一阳而交也。三候,荔挺出。荔,一名马蔺,叶似蒲而小,根可为刷。

冬至:初候,蚯蚓结;阳气未动,屈首下向,阳气已动,回首上向,故屈曲而结。二候,麇角解;阴兽也。得阳气而解。三候,水泉动,天一之阳生也。

七十二候歌[编辑]

立春正月春气动,东风能解凝寒冻; 土底蛰虫始振摇,鱼陟负冰相戏泳;[1]

半月交得雨水后,獭祭鱼时随应候; 候雁时催归北乡,那堪草木萌芽透。

惊蛰二月节气浮,桃始开花放树头; 鸧鹧鸣动无休歇,崔得胡鹰化作鸠;

春色平分才一半,向时玄鸟重相见; 雷乃发声天际头,闪闪云开始见电。

芳菲三月报清明,梧桐枝上始含英; 田鼠化鴽人不觉,虹桥始见雨初晴;

三月中时交谷雨,萍始生遍闲洲渚; 鸣鸠自拂其羽毛,戴胜降于桑树隅。

立夏四月始相争,知他蝼蝈为谁鸣; 无端坵蚓纵横出,有意王瓜取次生;

小满瞬时更叠至,闲寻苦菜争荣处; 靡草千村死欲枯,微看初暄麦秋至;

芒种一番新换豆,不谓螳螂生如许; 鵙者鸣时声不休,反舌无声没半语。

夏至才交阴始生,鹿乃解角养新茸; 阴阴蜩始鸣长日,细细田间半夏生;

小暑乍来浑未觉,温风时至褰帘幕; 蟋蟀才居屋璧诸,天崖又见鹰始挚。

大暑虽炎犹自好,且看腐草为萤秒; 匀匀土润散溽蒸,大雨时行苏枯槁。

大火西流又立秋,凉风至透内房幽; 一庭白露微微降,几个寒蝉鸣树头;

一瞬中间处暑至,鹰乃祭鸟谁教汝; 天地属金始肃清,禾乃登堂收几许;

无可奈何白露秋,大鸿小雁来南洲; 旧石玄鸟都归去,教令诸禽各养羞。

自入秋分八月中,雷始收声敛震宫; 蛰虫坏户先为御,水始涸兮势向东;

寒露人言晚节佳,鸿雁来宾时不差; 雀入大水化为蛤,争看篱菊有黄花;

休言霜降非天意,豺乃祭兽班时意; 草木皆黄落叶天,蛰虫咸俯迎寒气;

谁看书来立冬信,水始成冰寒日进; 地始冻兮折裂开,雉入大水潜为蜃;

逡巡小雪年华暮,虹藏不见知何处; 天升地降两不交,闭寒成冬如禁锢;

纷飞大雪转凄迷,鹖旦不鸣马肯啼; 虎始交后风生壑,荔挺出时霜满溪。

短日渐长冬至矣,蚯蚓结泉更不起; 渐渐林间麋角解,水泉摇动温井底;

去岁小寒今岁又,雁声北乡春去旧; 鹊寻枝上始为巢,雉入寒烟时一雊。

一年时尽大寒来,鸡始乳兮如乳孩; 征鸟当权飞厉疾,泽腹弥坚冻不开;

五朝一候如麟次,一岁从头七十二; 达人观此发天机,多少乾坤无限事。

参考文献[编辑]

  1. ^ 龚廷贤‘万病回春’十二月七十二候歌 

外部链接[编辑]

二十四节气

 

跳到导航跳到搜索
二十四节气
 *
国家中国
地区 **亚太地区
入册历史
入册历史2016
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命名
** 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分类地区

节气指二十四时节和气候,是中国古代用来指导农事历法历注[1]

东亚传统夏历农历)是一种“阴阳合历”,同时根据日、月运行制定,“阴”是以朔望月为基准确定,“阳”是以地球自冬至绕太阳公转一圈为基准确定岁实,每回归年约365.2422日,二十四节气据此而划分,其中:

一年划分了二十四节气,与现代历法将一日划分为二十四小时,两者数字同为24

201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二十四节气——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而形成的时间知识体系及其实践”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该非遗项目的扩展名录包括:九华立春祭班春劝农石阡说春三门祭冬壮族霜降节苗族赶秋安仁赶分社[2]

起源[编辑]

中国古代利用土圭实测日晷,将每年日影最长定为“日至”(又称日长至,即太极图四象的太阴、长至、冬至),日影最短为“日短至”(又称短至、夏至)。在春秋两季各有一日的昼夜时间长短相等,便定为“春分”和“秋分”,人类各民族多有此四。在商朝时只有四个节气(四象,即四季),到了周朝时发展到了八个(八卦),到秦汉年间[3],二十四节气已完全确立。公元前104年,由邓平等制定的《太初历》,正式将二十四节气订于历法,明确了二十四节气的天文位置。

二十四节气名称首见于《淮南子·天文训》,《史记·太史公自序》的“论六家要旨”中也曾提到阴阳(日月运行)、四时(四季)、八位(八卦)、十二度(时辰)、二十四节气等概念。汉武帝时,落下闳将节气编入《太初历》之中,并规定无中气之月,定为上月的闰月

二十四节气每一个分别相应于太阳黄道上每运动15°所到达之位置。二十四节气又分为12个节气和12个中气,一一相间。二十四节气反映了太阳周年视运动,所以其西历日期近乎固定,上半年的节气在6日,中气在21日,下半年的节气在8日,中气在23日,前后不差1~2日。12个节气也是干支纪月中的每个月支的起始之日,例如,立春为寅月之始,惊蜇为卯月之始。

    二十四节气的命名反映了季节气候的变化。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又称八位,是区分公转运动对于地球影响的八个关键节点;雨水、惊蛰、清明、谷雨、小满、芒种、小暑、大暑、处暑、白露、寒露、霜降、小雪、大雪、小寒、大寒等十六个则反映了四季中更细微的气候变化。

    二十四节气[编辑]

    现代人根据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准确地确定了二十四节气的具体时间:

    季节
    北温带
    为准)
    公历
    月份
    太阳位于
    黄经角度
    廿四节气格里历日期
    交节(±1日)
    月支黄道十二宫
    春季2月315°立春2月4日宝瓶宫
    330°雨水2月19日双鱼宫
    3月345°惊蛰3月6日
    春分3月21日白羊宫
    4月15°清明4月5日
    30°谷雨4月20日金牛宫
    夏季5月45°立夏5月6日
    60°小满5月21日双子宫
    6月75°芒种6月6日
    90°夏至6月21日巨蟹宫
    7月105°小暑7月7日
    120°大暑7月23日狮子宫
    秋季8月135°立秋8月8日
    150°处暑8月23日处女宫
    9月165°白露9月8日
    180°秋分9月23日天秤宫
    10月195°寒露10月8日
    210°霜降10月23日天蝎宫
    冬季11月225°立冬11月7日
    240°小雪11月22日射手宫
    12月255°大雪12月7日
    270°冬至12月22日摩羯宫
    1月285°小寒1月6日
    300°大寒1月20日宝瓶宫

    节气歌和民谚[编辑]

    由于节气反映了地球围绕太阳运动的过程,是每年季节变更的重要标志,因此对农业生产非常重要。中国农民为了更方便地根据节气来安排农事,长期以来形成了一些相关的民谚。

    二十四节气歌

    春雨惊春清谷天;
    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
    冬雪雪冬小大寒。
    每月两节不变更;
    最多相差一两天;
    上半年来六廿一;
    下半年来八廿三。

    注意:最后两句是说上半年的节气在6日,中气在21日,下半年的节气在8日,中气在23日。日期是西历日期。

    二十四节令歌

    立春阳气转,雨水沿河边;
    惊蛰乌鸦叫,春分沥皮干;
    清明忙种麦,谷雨种大田。

    立夏鹅毛住,小满雀来全;
    芒种五月节,夏至不纳棉;
    小暑不算热,大暑三伏天。

    立秋忙打靛,处暑干老虎;
    白露烟上架,秋分无生田;
    寒露不算冷,霜降变了天。

    立冬交十月,小雪地封严;
    大雪河叉上,冬至不行船;
    小寒进腊月,大寒又一年。

    西历十二月节气歌

    二月 立春雨水节;
    三月 惊蛰及春分;
    四月 清明并谷雨;
    五月 立夏小满方;
    六月 芒种及夏至;
    七月 小暑大暑当;
    八月 立秋还处暑;
    九月 白露秋分忙;
    十月 寒露又霜降;
    十一月 立冬小雪张;
    十二月 大雪冬至节;
    一月 小寒大寒昌。

    各地其它谚语
    • 中国:
      • 华北地区:
        • 早立秋,冷飕飕;晚立秋,热死牛。(如果立秋时间在日出之前,之后的天气就会比较冷;如果出现在日出之后,接下来的天气就会比较闷热。)
        • 秋分早,霜降迟,寒露种麦正当时。
        • 清明前后,种瓜种豆。
        • 植树造林,莫过清明。
      • 江浙地区:
        • 白露身勿露,赤膊变猪猡。
        • 寒露脚勿露。
        • 冬练三九,夏练三伏。
        • 黄河中下游《九九歌》: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抬头望柳;七九河开,八九雁来;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
      • 岭南地区:
        • 清明谷雨,冻死老鼠。

    国际影响[编辑]

    节气名称是根据中国的气候命名的,当纬度不同可能造成名称与气候不一致。但节气时间的定义是根据黄道,故北半球统一。夏至日长、冬至日短。

    农耕八节[编辑]

    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

    • 古人将黄道划分4季,12节,12气,72候。定义3节为一季,约30日为一节,15日为一气,5日为一候。年、季、节、气、候。
    • 四季(春、夏、秋、冬)
    • 十二节(立春、惊蛰、清明、立夏、芒种、小暑、立秋、白露、寒露、立冬、大雪、小寒)
    • 十二气(雨水、春分、谷雨、小满、夏至、大暑、处暑、秋分、霜降、小雪、冬至、大寒)
    • 七十二候(约每5日为一候)
    • 一年=四季
    • 一季=三节
    • 一节=二气=六候
    • 一候≈五日

    七十二候[编辑]

    每气分三候,可以见到黄河流域天文、地理、人事和自然界的一般景物。

    1. 立春:立春之日东风解冻,又五日蛰虫始振,又五日鱼上冰(鱼陟负冰)。
    2. 雨水:雨水之日獭祭鱼,又五日鸿雁来(候雁北),又五日草木萌动。
    3. 惊蛰:惊蛰之日桃始华,又五日仓庚鸣,又五日鹰化为鸠。
    4. 春分:春分之日玄鸟至,又五日雷乃发声,又五日始电。
    5. 清明:清明之日桐始华,又五日田鼠化为鴽,又五日虹始见。
    6. 谷雨:谷雨之日萍始生,又五日鸣鸠拂其羽,又五日戴胜降于桑。
    7. 立夏:立夏之日蝼蝈鸣,又五日蚯蚓出,又五日王瓜生。
    8. 小满:小满之日苦菜秀,又五日靡草死,又五日小暑至(麦秋生,麦秋至)。
    9. 芒种:芒种之日螳螂生,又五日鵙始鸣,又五日反舌无声。
    10. 夏至:夏至之日鹿角解,又五日蜩始鸣,又五日半夏生。
    11. 小暑:小暑之日温风至,又五日蟋蟀居壁,又五日鹰乃学习(鹰始击)。
    12. 大暑:大暑之日腐草为萤,又五日土润溽暑,又五日大雨时行。
    13. 立秋:立秋之日凉风至,又五日白露降,又五日寒蝉鸣。
    14. 处暑:处暑之日鹰乃祭鸟,又五日天地始肃,又五日禾乃登。
    15. 白露:白露之日鸿雁来,又五日玄鸟归,又五日群鸟养羞。
    16. 秋分:秋分之日雷始收声,又五日蛰虫培坯户,又五日水始涸。
    17. 寒露:寒露之日鸿雁来宾,又五日雀入大水为蛤,又五日菊有黄华。
    18. 霜降:霜降之日豺乃祭兽,又五日草木黄落,又五日蛰虫咸俯。
    19. 立冬:立冬之日水始冰,又五日地始冻,又五日雉入大水为蜃。
    20. 小雪:小雪之日虹藏不见,又五日天气上腾地气下降,又五日闭塞而成冬。
    21. 大雪:大雪之日鹖旦不鸣,又五日虎始交,又五日荔挺生(荔挺出)。
    22. 冬至:冬至之日蚯蚓结,又五日麋角解,又五日水泉动。
    23. 小寒:小寒之日雁北乡,又五日鹊始巢,又五日雉始鸲(雉始雊)。
    24. 大寒:大寒之日鸡始乳,又五日鹫鸟厉疾(征鸟厉疾),又五日水泽腹坚。

    参考文献[编辑]

    引用[编辑]

    来源[编辑]

    书籍
    • 陈正之. 《台灣歲時記:二十四節氣與常民文化》. 台中: 台湾省政府新闻处. 1997-03-01 [1997]. ISBN 957-008-656-4 (中文(台湾)‎).

    参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