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3月31日星期一

栽培水草要不要打二氧化碳?




Tom Barr 與水草導師團隊
作者:Tom Barr
編譯:Erich Sia



常常會有人在網路上提出這樣的問題:
「我要如何抑制這種藻類!」
而提問者所描述的就是黑毛藻。
很多深思熟慮的網友會建議增加二氧化碳的濃度,
這一些網友是屬於「二氧化碳用戶」。
另一些比較少數的人,
但他們並非是較不正確的一群,
則會說停止換水、多養幾條白玉飛狐來吃藻類,
修剪受害的水草並且可能的話減少光照強度。

雙方的方法都是正確的。
可是新手要怎麼辦?
通常新手要知道自己最喜歡哪一種方法,
是賞心悅目的二氧化碳水草缸呢?
還是容易管理的無二氧化碳缸。

我常常是兩種方法都會建議,
這樣子大家就能理解這兩種方法,
而且這也是再設一缸的好藉口。

白玉飛狐、減光和清理所有遭藻類附著的物體,
對兩種方法來說都很有幫助的。
差別只在於一個要增加更多的二氧化碳,
而另一個是減少換水的頻率(越少越好)。

那麼這到底是怎麼回事?
答案是二氧化碳的穩定度。
黑毛藻在二氧化碳濃度為 10 ppm 的溪流中成長很好,
這也是黑毛藻經常出現的地方,
或者還包括某些人的水族缸。

在高濃度的二氧化碳缸中,
換水回補了富含二氧化碳的新水,
因為我們的水族缸中原本就有高濃度二氧化碳了,
所以換水對黑毛藻的影響很小。
藻類對二氧化碳和任何營養的喜歡程度,
和水草都是一樣的。

那麼無二氧化碳缸呢?
為何換水就不行了?
這聽起來不是很違背直覺嗎?

無二氧化碳水草缸中的典型二氧化碳濃度是多少?
添加戊二醛或 excel 不算,
使用戊二醛類似於添加二氧化碳,
但成長速率降低了 1/2 至 3/4。
在真正的無二氧化碳缸中,
二氧化碳的濃度非常低。
早上的時候約有 4-5 ppm,
有時候只剩 3 ppm。
經過了 12-14 小時的黑暗期和過濾作用,
二氧化碳濃度的變化不會比週遭環境高太多。
這個二氧化碳濃度在點燈 1-2 小時後降到了幾乎零,
然後 pH 就上升了。

藻類還是比較喜歡二氧化碳。
有些藻類在強光下具有足夠的能量,
可以將 HCO3 還原成 CO2,
有些水草也有這個能力。
通常來說,
在無二氧化碳缸中種植能夠使用碳酸氫根離子(HCO3-)的水草 ,
可說是個明智之舉。

可是如果我們突然傾倒了一堆富含二氧化碳的自來水至水族缸裡,
會發生什麼事?
哪一個會反應比較快速?
是藻類?還是水草?
水草和藻類都會受到刺激,
可是我們髓後就這麼走開了,
留下了堅持到底的藻類開始成長,
到了下一個星期,
我們清除所有的藻類然後進行換水,
藻類就是會再回來。



有人用植物相剋作用(Allelopathy )來解釋,
不過活性碳就能濾除這些化學物質了,
所以我們能用這來試試看,
水草成長狀態良好時是否能抑制藻類。
這在研究植物相剋作用時,
是一個很標準的控制方法。
有關植物相剋作用的另一個議題是,
不論是哪些品種,
成長良好的水草在植物質量相當高的時候,
要能產生相同的作用。
所以這個作用需要所有的水草釋放出相同強度的植物相剋作用,
而且是在 300 種的水草中。
這麼離奇的事實際上是不太可能發生的。

有人建議限制鐵肥:
那就添加鐵肥並看看結果如何吧。
這事兒我做過好幾次都沒出問題。
水草不但會滲漏鐵質,
也幾乎會滲漏所有的營養物質。

磷酸和硝酸過量。
好吧,
同樣的,
那就在一個穩定水族缸中添加一些,
看看我們能不能攪亂整個系統,
並且導致爆藻。
我個人不曾真正的大量添加,
但我也曾添加至 2 ppm 的磷酸和 30 ppm 的硝酸。

底床施肥能漸少水體施肥達數週之久,
如果水草成長很慢的話,
甚至可達好幾個月。
降低光照也能降低一個水族缸對營養的需求,
並提供任何施肥法較大的波動空間。
強光並不會比較好,
新手往往有強烈的傾向使用強光,
另一方面卻使用了便宜的二氧化碳供應方式如發酵法,
這些做法造成了很多頭痛的問題。
同樣的在無二氧化碳水草缸,
很多新手用了很強的照明,
或者有人告訴他們二氧化碳是不需要的,
事實上後面這一點並沒有錯啦。

水體和底床施肥常常是個爭議性的議題。
事實上是所有的水族缸都二者兼具。
二氧化碳在水中經由葉面的吸收,
沒有任何一種水草是完全只透過底床來吸收二氧化碳、鈣、鎂和硝酸等等的。

我們水族缸中的底砂是有縫隙的,
營養可無拘無束的自底床滲出。
罩住內容物的做法,
是能將營養保持在原處,
但也非常的短暫。
水草也會滲漏出營養,
大約有 10% 水草所固定的碳元素會遺失,
這些都是由底砂或水體滲漏出去的。

真正的問題是這兩種不同的方法之間的權衡得失是如何?

在以前,
許多底床派的人認為水體中過量的磷酸、硝酸和鐵肥會暴藻,
今日許多圈內的人會去更深入的探討此問題,
事實顯然並非如此。

所以並沒有哪一個比較佔優勢。

一般的權衡得失是:

無二氧化碳:
1.
成長緩慢(這點是好是壞,端視水族愛好者的目標而定)。
2.
無須換水,
這或許是個優點!
不過呢,
每十萬人裡可能會有一人很想念每星期的換水吧?
3.
食藻動物要更努力找食物!
水草成長較慢=藻類成長較慢。
4.
反應時間較慢,
使得水族愛好者可較長時間忽略問題。
5.
如果需要加強水草成長或遇到藻類問題,
可以使用戊二醛。
6.
可以添加營養以促使較好的成長,
同時水草品種的選擇性也會變多。
7.
底床能夠較輕易的滿足的營養需求,
也能維持較長的時間。
8.
在任何的一個日子裡,
除非像二氧化碳缸那要進行大幅修剪,
否則無二氧化碳缸在一段時間後看起來比較漂亮。
9.
此法害死了不少人:
因為藻類變少了。

還有其他的權衡得失並沒有提出來,
這裡僅列出一些而已......



有二氧化碳:
1.
成長較快。
2.
能夠栽培更多品種的水草。
3.
水草大量冒泡。
4.
若要控制營養濃度、移除排泄物、汙物和藻類,
換水是極有效的手段。
5.
底床較常受到攪動,
任何時候只要有較大面積的修剪,
就必須要進行換水。
對無二氧化碳缸來說也是一樣的,
只不過頻率低多了。
6.
可以用較強的光......當然了這並非必要。
7.
水草的吸收速率比無二氧化碳缸快 5 至 15 倍,
這需要投與其他的下游營養,
例如硝酸、鉀肥、磷酸和鐵肥等等。
8.
大量的修剪工作,
調整二氧化碳濃度和施肥,
通常需要更多的投入。

這兩種方法都還有許多權衡得失,
不過總體而言,
很多人想要擁有水草缸,
卻又不想要成長快速而不易管理的水族缸,
可是很多人卻又很容易因眼前的美景和二氧化碳而意志動搖。

如果我們告訴入門者:
不需要換水、魚屎即水草營養、肥沃的底床、較少修剪、藻類較少、種滿水草,
那麼大部分的人都會選這條路。
過了一陣子以後,
如果他們渴望的話,
也可改成二氧化碳缸。

最重要的是要有高成功率,
而且也能符合新手的期望和需求。
這意思就是說,
要幫新手,
就要幫他們達成高成功率。

對二氧化碳的權衡取決是:
可種植更多的水草品種,
也有更多的冒泡產生,
視覺效果很好也很值得嘗試。
要玩更多的東西,
例如水質測試、二氧化碳設備,
有很多人對於學習這方面樂此不疲。
不過藻類發作往往較嚴重,
通常來說,
我們猜測 90% 的藻類和二氧化碳的問題有關。

所以說不使用二氧化碳對很多人來說是個不錯的構想,
況且有多少人不曾在意過要經常換水的問題?

也有很多人想要從事園藝活動,
對強光、二氧化碳和重肥下的水草成長速度感到很興奮。

這當然是我沉迷水草的原因,
而我若沒試過的話,
很可能也絕不會有今天的這番成績。
不過我一直很喜歡回到低調的耐心做法上。

有無二氧化碳做法間的爭議很大,
不過當我們要建議新手時,
要強調的是他們真正的需求是甚麼,
可是這對新手來說,
常常是個很難回答的模糊問題。

把水草種植成功是最主要的焦點,
並且能在時間久了以後能看到美麗的景觀。
瞭解了這兩種方法以後,
能讓我們更有效的協助新手,
而不是不經意的動搖了他們的意志,
使其改變至另一種方法上。



新手必須自己決定哪一種方法比較適合自己。
日後再依自己的選擇來嘗試另一種方法。
如果打二氧化碳缸失敗了,
那麼無二氧化碳缸就成了選項之一。
如果我們的手老愛在水族缸裡東摸西摸的,
或者真的想要擁有類似天野尚的水族造景,
那麼就試試看打二氧化碳缸吧。

其實有些很有潛力的造景是能逆轉二氧化碳缸的,
只不過過去十五年來很少有人這麼做了。
回頭看看古老的荷蘭式水草造景,
從 1940 至 1970 年代都未曾使用過二氧化碳。

瞭解了我們今日對二氧化碳缸的理解,
促成了更高速的水草成長,
我們也了解營養動力學和水草缺素症狀,
所以可以用無二氧化碳缸來降低者些成長速率。
這將有助於增進水草的健康,
以及無二氧化碳水草缸的成功率,
同時也能在不同的做法間達成意見的一致,
雖然在第一眼看到時,
兩者間的感覺常常是彼此衝突的。

瞭解了不同的方法和權衡得失,
也有助於我們更能幫助他人,
也具備了更大的技巧來協助找到真正的問題點。
所有的植物成長都需要同樣的條件,
藻類也是一樣的,
只不過成長的速率不同,
讓我們有許多的方法可以運用。

如果我們目前只使用了一種方法,
那就好好的享受並嘗試另一種方式吧。
無二氧化碳缸很容易設缸和維護,
況且也比較便宜。

如果我們兩種都喜歡,
也可按比例增加調整,
在冒然投入之前先培養出不錯的感覺!
那麼我們就會明白哪一種方式是自己較喜歡的,
或是符合自己的目標的,
同時也更能幫助他人解決問題。